最新数据:上海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8.6%,为中国大陆地区省级最低
5月30日,上海发布最新成人烟草流行调查核心数据:上海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8.6%,为中国大陆地区省级最低,提前达到市政府2025年控烟目标、提前实现“健康中国2030”目标和世卫组织2025年全球控烟目标。自2010年上海实施中国大陆地区首部省级控烟法规以来,
5月30日,上海发布最新成人烟草流行调查核心数据:上海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8.6%,为中国大陆地区省级最低,提前达到市政府2025年控烟目标、提前实现“健康中国2030”目标和世卫组织2025年全球控烟目标。自2010年上海实施中国大陆地区首部省级控烟法规以来,
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一直以来的焦虑之一,是关于结核病的防控。近日,他对大江东工作室说,“结核病也称‘痨病’,林黛玉、茶花女都得过,是折腾人类上千年的‘白色瘟疫’。很多人以为它早就退出历史舞台,其实并没有!”
这类药,指的就是他汀类药物,而那“斑块”,则是潜伏在动脉血管壁中,悄无声息地加重心脑血管负担的“粥样硬化斑块”。它们就像是悄悄筑起的“血管围墙”,表面平静,实则暗藏涌动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;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。
人到晚年,身体不像从前那样听话,稍微一累,腿就酸,稍微一凉,关节就僵。但真正让我感到不安的,不是这些表面的衰老,而是心里那种说不出的“空”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;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。
你知道吗?在中国,平均每2分钟就有3人被发现感染结核病。作为一种古老又顽固的传染病,结核病至今仍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,每年夺走无数生命。不过,最近一则消息让我们看到了战胜结核病的曙光:张文宏教授团队在结核病防控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突破,研发出超短程预防方案,有
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教授在近期直播中直言:”60岁后的人生不该是躺床上的煎熬,而是高质量的第二生命起点。“
昨晚睡前刷手机,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屏:"刀片嗓+持续干咳,新冠新症状又来了?"这让不少人惊恐不已。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通报,近期全国多地呼吸道疾病确实呈现明显上升趋势,尤其以"刀片嗓"和"持续干咳"为特征的症状引起广泛关注。
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生,我必须发出一个明确的提醒: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出现某些异常症状,千万别掉以轻心,早发现、早就医,是关键。
口罩都快没人戴了,感冒药还在家囤着?别怪我没提醒你,2025年新的防疫政策出了大变化:钟南山院士点名一种常用药物被禁用,一个习以为常的行为也被叫停。不是吓唬你,这次真不是小修小补,而是直接改规则。
有人说新冠病毒已经“感冒化”,不必太紧张;也有人说打了疫苗、感染过了,就有了“金钟罩”,可以随心所欲。这两种极端想法,恰恰是当前防控中最大的隐患。病毒从不因我们的松懈而变得宽容,它只会悄无声息地变异、扩散、再袭来。
此轮疫情传播速度更快,潜伏期更短,48小时内症状进展迅猛,部分患者甚至在短时间内出现肺部感染。防护疏忽的后果不再是“轻症一过”,而可能是不可逆的病情恶化。
一到换季,空气还没凉透,身边不少人就开始咳嗽、打喷嚏、嗓子疼。起初大家都以为是普通感冒,结果一测,阳了。最扎心的是,有人全程没发烧,没咳两声,就在以为“挺过了”的时候,抗原一条杠变两条,中招了还不自知。
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,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:“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,第一次是为别人而活,第二次才是活给自己的。”实际上,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,60岁之前为生活、为工作、为家人而活;60岁退休后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,开始为自己而活!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;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。
一说到新冠,有些人就跟中了邪似的,赶紧戴三层口罩、囤三箱药、门都不敢出。也有一拨人,硬核到让人佩服,感冒发烧都不在乎,觉得“这不就是个大号流感嘛”。
有些人感冒了三四天,烧一烧,咳两声,转天好了,压根儿没往新冠那儿想。到头来在单位、在家里一传一大片,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。
这两种反应,说实话,都有点“跑偏”。前者是“谈冠色变”,后者是“过度佛系”。其实新冠现在的形势,确实有些“小动作”,但也不是“洪水猛兽”,咱得用点脑子来看待这事。
△ 使用AI工具,1分钟便可制造一篇AI假新闻、AI图片。图源:网信浙江